发布者:校友与学院发展中心 时间:2022-10-13
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因华理结缘,他们见证了母校的发展,母校见证了他们的幸福……
相识于校园,感情更纯粹
2010年我们一起考上研究生进入华理,成为了同班同学,他是我们班长,也是本校的。而我是外校保送进来的。作为班长的他一直帮助我适应学校,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各种疑问,慢慢相互就熟悉了。毕业后,我继续在华理可以买球赛的正规app读博,直到2018年我才离开华理。
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一直是平平淡淡、细水长流。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学生时期相识于华理,这塑造了我们一致的三观,也承袭于华理的校训。使得我们在相处中没有太多意识上的矛盾,也是我们婚姻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。同时,也因为相识于校园,感情会更纯粹,特别珍贵。
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母校,更是起点,这个起点让我们充满自信和感恩。我对华理的感情也很丰富,尤其是导师,已经接近于亲情了,包括我的导师于立宏教授和吴玉鸣教授,他们都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,让我知道学术是什么样子,也构建了我现在的学术态度。华理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两点,一是当时校长钱旭红说的:“知识不是力量,思维才是力量。”这也是华理教会我们的——理性的思考。二是,华理作为理工科见长的学校所提倡的人文素养,教会了我们辩证的思考方式。这些都让我们作为华理人受益良多。
希望后辈师弟师妹们都能珍惜在学校的短暂又珍贵的时光;注重思考的力量,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;在任何时候不忘初心,成为一个纯粹的人。
跨越十二年,结缘华理
我们俩不是初识在华理,但都是华理人,而且我们的缘分是离不开华理的。我是2006-2007的学生会主席,她是研究生委员会的主任委员,主要负责主持换届和监督等事宜。我入学的时候还在研究生楼,设施也比较旧,活动也没有现在这么红火。我们在王庆飞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一届“阳光杯”比赛,我们篮球还获得了上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。我也是主力队员,大家都特别敢抢敢拼。直到后来我做了主席,第二届“阳光杯”就是在华理举办的。
我和我爱人跨越12年都选择了黄维德教授作为导师,还记得当时我组织活动我爱人有时候也会来参加,那时候其实就有印象,只是没想到十年后我爱人也考进了华理商院。黄维德教授当时教的是人力资源,我爱人正好是做这边方面的,所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爱人的导师。
希望后辈师弟师妹们都能珍惜在校园里的时光,不负韶华。在母校70周年华诞之际,祝愿母校:积历史之厚蕴,更展宏图!再谱华章!
导师就是我们的证婚人
98年我们进入管理工程专业学习,当时我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,被分在同一组,在报刊亭内卖报纸。当时一个班级人也不多,有了更多的接触后,发现我们三观也很合,同专业也很聊得来,就自然地走到了一起。后来我们又一起选择了考研,虽然毕业多年但是我们经常会回来看看。
我们的恩师刘启生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,当时他生动有趣的讲解,丰富的案例让懵懂的我们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当时老师们知道我们在一起,都非常支持。因为我们彼此的影响非常正向,成绩都有了进步。研究生毕业后我们就举行了婚礼,导师就是我们的证婚人,还邀请到了很多学院老师来参加,对我们来说这段记忆非常珍贵!
我们那时候班级里才40多个人,教室就在老图书馆那边。看到现在可以买球赛的正规app搬进了大楼,办学条件有了提高,心里真是高兴极了。
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,认真恋爱,这是大学时期最重要的两件事。你的学历决定了你的起点,你的吃苦耐劳和优秀的表达能力决定了你上升的最终高度。
热心公益,收获爱情
我跟我的先生是同班同学,当时我们一起报名了给民工子弟小学上带教课的公益活动,很巧合我们分在了同一组,给同一个班级上课。我们因此结缘,可能是大家都很热心公益类活动,非常聊得来。因为我们都是国贸专业的,在学习中经常有模拟客户沟通的环节,我们都掌握了沟通的一些方法,更加主动地跟对方进行交流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很少会有冲突,彼此算是做到了“学以致用”吧~
我们那个时候可能社交媒体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,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在华理的时光,很享受那样好的一个学习氛围。希望学弟学妹能够珍惜在学校里简单而单纯的生活,努力学习,也希望能像我们一样在校园里获得这样单纯的爱情。
撰稿:沈艽 王舟子 审稿:袁竹君